近日,一篇题为《分享我家女儿从中国回美后发烧的就诊经历》在美国中文网络热传,作者以亲身经历描述女儿从中国回到美国后,因出现疑似新肺症状求医的全程。读者可以从中领略美国疾控中心与医疗系统应对新肺疫情的反应。
《分享我家女儿从中国回美后发烧的就诊经历》全文转载如下:
多年来一直潜水,10年的ID一篇文章没有发过。感谢1月17号歪哥的文章,回馈华人,借马甲写一下经历。
铺垫一下:女儿17岁,12月10号左右在厦门发烧39度+,自行服用头孢一代抗生素三天,效果不佳,去医院,验血常规后改服头孢三代抗生素(和一代抗菌范围不同)明显好转。12月末,再次发作,高烧不退、寒战、12月28、29号分别又做了两次血常规检查,输液,好转后剧咳多日。1月24号厦门飞北京,25号有外出就餐史,26号北京飞大连,28号天气原因航班取消在大连机场停留7小时,30号大连——大阪——旧金山——玉米地,大阪和旧金山转机各5小时。因为看了歪哥文章,提前备好了口罩好护目镜全程佩戴,飞机上没进餐,大阪机场有吃东西。
回玉米地后,在家隔离没有外出。2月3号早上第一次发烧,一直怕冷(家里不冷)之后每隔两三天发烧一次,一次比一次严重,每次都是寒战后急剧升温至102.5度左右。
2月13号,我们第一次给health department 打电话,负责的NR听完后,主要强调了几件事:1,不可以自己去看医生,必须提前通知医护做好准备,否则会让医护人员引起恐慌。2,当时的情况如何,是否需要立即看医生。3,他们要给州里打电话,听指示。之后NR来过几次电话,问具体的旅行史,航班座位号,询问情况,把NR的私人手机号码留给我们,24小时内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
16号晚,再次寒战发烧,17号上午十点左右,我们给NR打电话,NR请示过州里后,指定我们去当地医院ER,不能去其他地方,其他地方没有防护条件。NR来过几个电话,问我们车辆信息,让11点钟开到ER停车场,有人在接应,不要下车。
我们刚进入ER范围,发现ER外面顺着车行方向,每隔20米左右站着一位做好防护的工作人员,指引我们的车直接进到ER相连的室内停车场。大概四五位戴着N95防护口罩、防护面屏、套着隔离服的工作人员,指导我们在下车前先戴上防护面屏(我们自己戴的口罩),女儿直接进到离大门最近的房间。工作人员指引我把车停到ER室外停车场离门最近、专门围起来的位置,大概四五个车位,让我把车横着停,远离其他车辆。
我随后被带到急诊室,只有一个全副武装的护士,护士一直通过电脑、电话和医生联系。电脑上好像不断的传来各种指示,感觉护士很忙,一直在操作电脑。护士全程戴着橡胶手套,取样时(血、鼻、喉)护士又格外套上了两层橡胶手套(每只手各戴了三只橡胶手套),取完样后,直接把外层手套扔掉。
期间气氛很好,各项化验指标出来后,气氛凝固了,结果都是阴性,估计血常规的结果也不好。把X光机器搬来在床上做的X光,医生会诊。又过了大概两小时后,医生来了(当天第一次看到医生),医生没有戴口罩!医生近距离跟我们说,“不要害怕,看我都没有戴口罩!”医生说,可以确定的是有病毒,但是不知道是什么病毒,跟CDC会诊过了,不是新冠病毒,回家观察,给了一些口罩,14天内家庭成员任何人出现状况还是要给health department打电话重新走一遍程序,戴口罩去ER。
没有开药,回家后当晚发烧,咽喉痛,20号晚上再次发烧,喉咙红肿,上面很多小泡,疼到不能说话,脖子上淋巴结肿大疼痛。21号health department的NR请示过州里后,让我们自行去urgent care,把之前ER的就诊病志给了医生,医生很重视,说给health department打了电话,连之前的旅行史都了解的很清楚,不是新冠肺炎,所有医护、工作人员都没有戴口罩,我们戴了。
做了血常规和链球菌化验,链球菌阴性,医生说是有未知病毒,链球菌还送了一份去医院做菌培养,他判断还会是阴性(的确还是阴性)。医生给开了激素和抗生素,说三天不好再去看医生。吃药当天嗓子就基本不疼了,第二天完全好了。现在这又过去了十几天,再没有出现畏寒、发烧症状。
2月份,20天发烧7次,有腹泻,不咳嗽,惊吓过之后终于好了。
从这次看病经历看,医生真的非常相信CDC,CDC说不是,那就不是!不知道我女儿是不是没有感染到肺部的轻症,我和我老公没有任何症状。
后知后觉的看了一下我女儿12月的血常规,淋巴细胞数量很低,其中有一次下降到0.8,貌似之前国内确诊新冠的一个指标就是淋巴细胞0.8 。
武汉报道出来的第一例12月1号金银潭医院病人,金银潭是传染病医院,普通人看病不会直接去金银潭啊!腹黑的想象一下,按照重症比例,之前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按国内的人员流动,可能也不会只在武汉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