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到澳洲时,到墨尔本大学讲课,出席的学生大概是200多人。上课进行到1个小时后,课间休息20分钟,我也随着学生走出课室休息一会。课室外有一个吸烟区域,聚集着许多课间休息的学生,人手一支烟,那景观可谓称得上是"烟雾缭绕的人间仙境".更为令我惊讶的是,居然"仙境"的缔造者大多为女性。80年代中期的中国,女性吸烟还真是不常见,更何况女大学生,我这个"土老冒"这回可算是开了洋荤了。
到澳洲不久,澳洲社会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禁烟活动。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馆和办公楼内室内场所等都挂上了"禁止吸烟"的标识。紧接着,公共交通工具内丶电梯内丶购物中心内等等人流多的室内场所都被禁止吸烟,违者有可能被警察拘留。但是,在室外行走的地方,依然能见到许多吸烟者,而且女性比例居多。
或许因为我不吸烟的缘故,亦或是传统思想作怪,一直都无法理解为何这么多的澳洲女性喜欢抽烟?就连这会看到的电视禁烟公益广告,其中的动脉阻塞罹患手术者也是一位女性烟民。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WorldNo TobaccoDay)。电视屏幕上,一个带有稍许血腥的颈部手术广告画面出现在电视上,画面表达很直接。屏幕底端标志上了一个"M"(Mature,成熟),这是澳洲电视节目观众收视指导的一个级别标志,意味着适合15岁及以上的观众收看。整则广告是围绕一群医生在为一个颈部动脉堵塞的病人做手术,开始误以为是某个医院作了如此"鲜活"的宣传广告,末了出现的字幕与画外音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广告的创意是以最为"直接"丶"赤裸"的代入法方式展现给观众吸烟的严重危害性,劝阻人们远离$$。印象中,这是澳洲电视届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M"级别的广告画面来进行反吸烟运动,国家反吸烟力度越发增强可见斑斓。
其实,从2006年3月1日起,澳大利亚政府就规定所有$$外包装上除了沿袭以前的规则:印上"吸烟有害健康"之类的善意"提醒"外,同时必须使用一系列由澳大利亚卫生部提供的"血腥"图片,比如肺气肿病人的灰黑肺部丶梗塞血管丶腐烂癌变的口腔丶癌瘤的女性面孔丶甚至二手烟的受害婴儿等等,以此告诫吸烟者吸烟可引发各类严重疾病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