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妈妈 “孟母三迁”找中文学区房,看海外华文教育现状

前些日子听到一些纽约的家长抱怨,为了让孩子学中文,他们又是在家教丶又是送中文学校,但始终没有什么长进,真是里外忙活,却吃力不讨好。
在这样事倍功半丶令人无奈的故事背后,有着无数家长们的辛劳与付出。这其中最令我惊讶的,是一位妈妈为了好的中文学区房,带着全家数次搬家丶成了真正现代版的“孟母三迁”。
陈女士和梁女士的孩子,都在中文学校A学了一年半,却连拼音都没学扎实,十分头疼,于是陈女士开始在网上搜更好的中文学习方法,而梁女士却在电话里告诉她一个惊人的决定:
“我打听到了一家更好的华文学校B,可是开车过去一次,至少要两个钟头,再加上纽约堵车,很不方便。本来打算租住过去,但反过来平时上学又特别远,
跟老公合计了一下,干脆既搬家又转学,去住中文学校B的学区房。一切为了孩子,能把中文学好,有什么办法呢,咱自己教肯定误了孩子。”
陈女士震惊之余,打算观望一阵,看看中文学校B是不是有传言中那么好。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两个月。
两个月后,梁女士是如此评价中文学校B的:“现在这家比之前确实好一些,环境丶设备各方面还算可以,老师也比之前的要上心。”
但是她话锋一转:“但就是不知为什么,还是学了就忘。我们家孩子又不笨,平时学校里名列前茅,怎么中文就是不开窍?”
“一周上这么一次课,我家孩子也会忘,老师有没有说该怎么办呢?”陈女士问道。
“问了,老师说上课只有一周一次,没办法的,必须家里多配合……可是配合丶配合,一叫孩子读课文,她就一百个不愿意,我们都要急死了。咱又不是教育专家,怎么配合啊?看来这样教还是不行,不然都要家长配合,要学校干什么用呢?”
梁女士坚信,一定能找到一家效果好的华文学校。
于是她使出浑身解数,又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两次搬家,分别住进名气大丶价格贵的中文学校C和D附近的学区房。值得一提的是,中文学校D是中英双语学校。不过,中文不流利的学生很多,日常校园里大家还是使用英语;此外,孩子的中文课挤占了其他英文授课的时间,长此以往,梁女士担心孩子的升学考试竞争不过别人。
其实梁家收入仅属于中上水平,几番折腾下来,经济状况已是元气大伤,她自己也换了工作。
但为了给孩子更好的中文教育,华侨家长们可谓挖空了心思,伤透了脑筋,甚至散尽了钱财。他们大多都清楚,如果不去学校,光请家教,在海外是不大可能请得到好家教的,而中文学校是传统丶权威和正规的象征,不去中文学校,又能怎么办?
但受限于当地普通学校占用weekdays的限制,中文学校只能在weekend授一次课,这个问题从根源上就解决不了。学一门语言,一周只有一次,真的能学得好吗?
梁女士“孟母三迁”的经历,刺激了陈女士的决心——但陈女士不想重蹈覆辙,她找到了能替代中文学校丶学的更好的方法:在网上,她搜索到一家长年专业从事海外华侨教育的网络中文学校。一开始虽然不相信网络教学的效果,但上了几节免费试读课后,她毫不犹豫给孩子报了名。
“他们有一套专业的软件,不是像skype那样只能讲话的,老师一接触就看得出很专业;但最主要还是不用出门,一周能学四到五次,学的很扎实,又这么方便,
总之我的小孩还是蛮喜欢跟着现在这个老师,越学越有味道。”陈女士这样在电话里对梁女士说道。
在海外优质中文教育资源稀缺的现状下,与其说是海外华人选择了中文学校,不如说是苦于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去中文学校。即便效果不好,上学不方便,孩子产生厌烦,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吞。再有激烈一些的,像梁女士这样,为了争抢有限的“好学校”位子,竟至于在纽约这样丶生活成本很高的城市里数次搬家,最终效果依然不尽人意。华人的孩子,学自己的语言也这么艰辛,实在令人唏嘘。
几番折腾,梁女士已经不想再搬家了:“照这个速度,要学到跟国内孩子二丶三年级一样的水平,真要到猴年马月,家里负担不起再搬了,而且也没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
前两天,听从了陈女士的建议,梁女士也打算试试看这家“把国内语文课堂搬到网上”的中文网校,给孩子报了5课时的免费试读,至于学的如何,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