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周刊9月4日报道 长期以来,大学文凭被视为进入职场的通行证——多年苦读、实习以及高额学费的投入,换来的是更顺畅的就业之路。然而在2025年,学位光环似乎正在褪色。
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典礼后,面对的不是充满机会的就业市场,而是一连串石沉大海的求职申请和面试。

图:新闻周刊截图
就业遇冷:数据创十年最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8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应届毕业生失业率平均为 5.3%,明显高于整体劳动力的 4%。除去疫情冲击,这一差距让2025年成为近十年来对大学毕业生最严峻的就业环境之一。
例如,来自爱达荷州立大学的Azrael Raines原本计划进入国务院工作,但联邦政府的招聘冻结打碎了梦想。他转而申请本地律所的职位,却始终未获回复。他无奈表示:“本科期间,大家就提醒我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就业困难,但现在连所谓‘更有前景’的专业也在苦撑。”
另一位毕业生Jason Kornfeind拥有双学士学位,本以为贸易合规方向能让她在关税动荡中脱颖而出,但投出的70多份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她说:“很多岗位写着‘适合应届毕业生’,却要求2到3年经验和各种证书。”
尽管最终两人都找到了工作,但他们的经历反映出当下毕业生普遍面临的困境。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显示,23至27岁大学毕业生在2025年的平均失业率为 4.59%,远高于2019年的 3.25%,增幅甚至超过非大学学历年轻人。
学位优势减弱?这让外界质疑:“大学文凭溢价”是否正在消失?
报告指出,高学历人群的失业率升幅超过非大学群体,说明文凭带来的就业优势在减弱。
不过专家们认为下结论为时尚早。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教授Harry Holzer表示:“学历带来的薪资溢价依旧巨大,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大学毕业生一生的平均收入仍远超无学位者。”
就业研究机构Upjohn的资深经济学家Brad Hirschbein补充道,今年的“缩窄”幅度并不比2023年春季更严重,可能只是抽样波动。哥伦比亚大学经济与教育学教授Judith Scott-Clayton也强调,初入职场本来就动荡,年轻人需要时间找到合适的发展轨迹。
三大原因:技能、AI与经济疲软
专家普遍认为,毕业生就业难不仅仅是学历贬值的结果,还与更广泛的经济环境有关。
用人偏好转变:越来越多雇主倾向于“技能导向招聘”,而不是单纯看学历。
AI冲击:人工智能可能减少了部分入门岗位。
经济疲软:2025年的劳动力市场整体低迷。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Peter Capelli指出:“企业若要冻结招聘,最容易从应届生下手,因为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可以立刻上手。”
美国会议委员会的最新调查也显示,7月有 18.9% 的消费者认为“工作难找”,创下自2021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
“投入巨大,却换来冷遇”如今,就业困难已不限于大学毕业生。但对于背负沉重学费、满怀憧憬的年轻人而言,找不到第一份工作,感受到的不只是焦虑,更像是一种背叛。
2025届的学士帽和学位袍,正与瞬息万变的就业现实正面碰撞。
编译:shan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