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新冠疫情肆虐最严重的节日季,最适合看的电影莫过于2011年的《传染病》了。你会惊叹于9年前的这部电影惊人的预见性和写实性。
图:《传染病》美国海报。(来源:网络图片)
电影照进现实的力量 《传染病》有四条线交叉行进。电影一开头,便是贝丝(格温妮丝·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饰)从香港九龙出差回到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家中,突发疾病死亡,丈夫托马斯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协助米尔斯医生(凯特·温斯莱特 Kate Winslet 饰)调查真相。可怕的是,同种病症的患者在伦敦、东京等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出现。疾病最先从澳门赌场传到香港,后被带到美国中部城市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并开始在全美蔓延。
通过托马斯的眼睛,我们看到,疫情下的美国城市里,垃圾成堆无人清扫,超市和药店遭到洗劫,打砸抢烧,一片狼藉。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得感叹:好在当新冠疫情来临时,美国的日常生活并未崩溃,生活虽然艰难,但是文明的秩序还在。除此之外,电影对传染疾病方方面面的描述,像极了今天美国发生的一切。
例如,当电视台播报大约2600万人感染了病毒时,当这一公共卫生危机愈演愈烈时,各种谣言和投机分子也应运而生。一开始,有人还戏谑在公交车上口吐白沫犯病的人是搞“行为艺术”。
又如,裘·德洛(Jude Law)扮演的“阴谋论记者”克鲁姆维阿伦趁机散布对政府和医疗机构不利的舆论。人们开始不相信疾病控制中心(CDC)和政府。他还在直播中称连翘可有效治疗传染疾病, 他跟疾控中心的官员在电视上辩论说: “官僚机构当然不希望大家知道,那么有关制药公司就从中谋利。”他为此赚得450万美元。警察最终以信息诈骗和散布阴谋论及可能的过失杀人罪将其逮捕。然而,最终他花费高额美金,成功被保释。
当然,机遇总是和危险并存,有人在危机中破产死亡,也有人获利发财,就像今年湖北省某偏僻乡镇的制造口罩和防护衣的工厂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获得暴利,很多工厂主一夜之间成为百万、亿万富翁。在危机时刻,高风险总是有高回报。就像疾控中心高级官员的妻子,享受着获得第一手信息离开芝加哥的信息,也承受着被暴徒攻击询问疫苗藏在哪里的危险。
尽显人性闪光点和丑恶面 电影中最令人动容的地方是闪耀人性光辉的时刻。例如凯特·温斯莱特塑造的基层疾控中心研究人员米尔斯医生,自己因为工作接触感染病人而得病,电话中他对上司表示很自责无法完成工作,在病房里垂危之际,还将自己的棉袄给旁边喊冷的病友。最后,她的遗体被埋葬时,有人献上鲜花。
另一边,劳伦斯·菲什伯恩饰演的疾控中心官员埃利斯·奇弗医生将上级分配给自己的珍稀疫苗给了办公楼清洁工的小儿子,并告诉对方握手是以前人们向对方表明自己没带武器的一种方式。而当上级不愿意跟他握手的时候,清洁工和小儿子主动跟他握手,这就是人类的信任,特别是在危机时刻,信任弥足珍贵。奇弗医生要给妻子打疫苗,妻子不是高兴,反而顾虑担心会不会给丈夫留下裙带关系罪名的把柄。
普通人的代表、马特达蒙饰演的托马斯在妻子和继子感染病毒去世后,更加珍视唯一的女儿,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商场给女儿买高中毕业舞会的舞裙,并为她和男友在家中举办了舞会。
此外,“阴谋论记者”克鲁姆维阿伦在片中也有散发人性光芒的时刻——答应为生病无法行走的记者同行购买药品。
与此同时,一场传染病再次将行政官僚机构的丑陋嘴脸暴露出来。在疾控中心的奇弗医生(跟如今美国疾控中心的福奇博士名字很像)先要克服各种官僚主义,才能开始做事情。但是,虽然他犯了错——通知妻子离开芝加哥,但因为他具有不可替代的疾控经验,并没有被处罚,而是留下来继续主持工作。
电影如何塑造香港 在故事的另一条叙事线中,由法国影星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饰演的世卫组织工作人员立奥诺拉·奥兰特斯医生,被派往香港调查感染源,却被母亲感染病毒去世的香港本土医生(黄经汉 Chin Han 饰)扣留作为交换疫苗的人质。而立奥诺拉发现自己被绑架交换的筹码——疫苗其实是假冒的,真心想帮助那些被感染的香港孩童的她慌忙逃离机场,想要告知真相。在香港桥段中,镜头扫过香港密集高耸的居民楼,配上二胡低沉悲哀的声音,让人倍感压抑。
电影逐渐进入尾声。在埃利斯·奇弗医生和年轻医生艾丽(詹妮弗·艾莉 Jennifer Ehle饰)的努力下,终于研制出治疗病毒的疫苗,事件终于得以平息。年轻女医生用自己的身体测试疫苗,她坚守岗位的医生父亲躺在病床上边哭边笑说:“你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
身在美国的我,也期待着疫苗的大批量生产和普及,让这些疯狂而压抑的日子快点结束。据美国媒体报道,本月疫苗有望面市。
电影结尾处解锁病毒传染源:野外树林中的一只蝙蝠携带着病毒传染给猪,被带进九龙某餐厅厨房的猪,将病毒传染给了厨师,厨师在没有洗手后,跟片头去世的贝丝握手,导致贝丝感染病毒死亡,并将病毒传染给美国人。这跟新冠病毒的传染源非常类似,让人不得不再次感叹,电影预见了未来——这个被新冠疫情困扰的2020年,美国人如何在一场疾病面前表现。
疾病流行时期的爱情故事 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近期聚焦传染疾病的故事成为关注焦点。例如,最新拍摄的另一部同样将背景设定为大规模传染病爆发后的科幻爱情电影《小鱼》。由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制片、将科幻和爱情元素结合的电影《小鱼》围绕一场导致记忆丧失的全球传染病展开,描绘了一对年轻夫妇尽管身患疾病,但仍努力维系感情的故事。这部电影融合了浪漫、理性和科幻元素。该片导演查德·哈蒂根此前执导的《来自美国的莫里斯》和《这是马丁•邦纳》还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的青睐。影片以阿贾贝尔的短篇小说为基础,剧本由马特森·汤姆林创作。故事很容易使观众与当下的疫情环境产生共鸣。
《小鱼》官方剧情简介如下:“想象一下,当你一觉醒来时,世界上突然爆发了一场传染病,它莫名其妙地袭来,让受害者们失去了记忆,你不记得你爱的人是谁。这就是新婚夫妇艾玛(奥利维亚·库克饰)和裘德(杰克·奥康奈尔饰)所处的世界,这对年轻夫妇会倾尽全力来留住他们的爱情。”
《小鱼》与《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也被译作《暖暖内含光》)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也让我想起根据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改编的经典爱情片《霍乱时期的爱情》,以及2019年的另一部英国电影《爱在人间》(也叫《普通之爱》),该电影描写一对普通中老年夫妇在妻子患乳癌后一起抗击疾病的爱情故事。或许,经受住危机考验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或许是为何如此多的爱情电影聚焦疾病题材的原因。
然而,《传染病》跟《小鱼》侧重点有些不同。《传染病》更具有纪实性,更强调传染疾病下的人性闪光点和丑陋面。
(作者:美利坚年糕)